让孩子“犯错”

陆定英 《文汇报》

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则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看见老师不满 3 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动作笨拙地插进锁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打不开。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美国老师说,让他们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么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将门打开了,他欣喜地拍起手来。

听完朋友地叙述,我陷入了思索。孩子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辈必须予以立即纠正的,如乱丢垃圾、不讲整洁、欺负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后就难以收拾;而另一种,即孩子能够自行纠正的,主要是如何适应生活的那一类,是应该允许其犯一犯错的。如前例所述,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正是其不断改正错误、自我完善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将会使他们变得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习惯依赖父母。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而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情合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