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些克伦佩勒的轶事

2007年11月6日
转载一些克伦佩勒的轶事

  克伦贝勒相当欣赏年轻的巴伦玻因,便特地与他合作了些做品,例如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合唱幻想曲,以及莫扎特的 No.25 钢琴协奏曲。在录完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之后,克伦贝勒叫巴伦玻因"明天你到我住的饭店来一趟。"第二天早晨,克伦贝勒拿了一些自己作的歌曲,并带了一位歌手演唱他的作品。演奏了一段之后,克佬问巴伦玻因:"你喜欢我的作品吗??"巴伦玻因考虑了一镇子,"喔..不..克伦贝勒先生。"当巴伦玻因离开之后, 克老对他的女儿说:"我着实喜欢那孩子,很诚实,很不错,但是他对好的音乐没有判断能力。"

  克佬无论是在排演,或是在实际演出的时候,都不太开玩笑,但仍有不少的轶闻流传下来。据说某次在排练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整个的气氛显的有点诡异,怎么说呢, 原来是克伦贝勒的拉炼忘了拉。乐团的首席便悄悄的告诉克佬:"大师,您的拉炼似乎忘了拉…"不料克老却一脸诧异的反问说:"那和贝多芬到底有啥关系??"

  不仅于此,克佬的鲜事还多着的呢!话说某日,克伦贝勒到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去欣赏卡拉扬所指挥的"唐乔望尼",就在某一乐段寂静无声的场景时,克伦贝勒忽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叫:"不赖嘛….卡拉扬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烂嘛!!"顿时全场因而哄堂大笑,卡拉扬则气的吹胡子瞪眼…。

  克伦贝勒晚年被问道,"布鲁克纳和马勒谁比较伟大?"他回答道"难分高下,都很伟大""那么你为何指挥比较多马勒的作品呢??"结果克佬答道"因为马勒介绍工作给我嘛…"

略谈几句我的偶像—-以贝多芬著名的指挥大师Otto Klemperer
 
作者:艺术邻居 发表日期: 06-7-18 12:23:02
说起贝多芬的交响曲,以前国内乐迷往往推崇卡拉杨,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宣传推介,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富特文革勒迷。其实,另一位德国大师克伦佩勒也是很值得一听的重量级人物。如果没听过他指挥的贝多芬,我很推荐大家听一听。

克伦佩勒是犹太血统,所以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就呆不下去了,跑到美国,指挥了几年洛杉矶爱乐。战后回到欧洲,特别是50年代,在伦敦与刚成立不久的爱乐乐团(EMI唱片公司的录音专用乐团)录制了一些很经典的唱片。在爱乐乐团的历史上,克伦佩勒是起过最重要作用的一位。在乐团被EMI甩掉以后,他独立支撑乐团(改名为新爱乐乐团),度过难关,可以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就象塞尔和克利夫兰、托斯卡尼尼和NBC交响乐团、瓦尔特和哥伦比亚乐团、雷纳和芝加哥乐团一样。

克伦佩勒的贝多芬及伯拉姆斯,强调作品的力度、结构美和崇高壮观的意境,是很有精神伟力的演绎。特别优秀的是五十年代中期与爱乐乐团录制的贝多芬和伯拉姆斯交响曲(一些是单声道的,一些为早期立体声)。唯一可惜的是,这时的录音音质水准不高,声音有点发空,音色也不美,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伟大的演绎。

除了在英国伦敦的录音外,五十年代他与德国柏林的广播交响乐团也留下了一些很精彩的录音,包括莫扎特、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等。这也是很值得一听的经典。

六十年代以后,克伦佩勒越来越注重发掘音乐的庄重、甚至滞重深沉的一面,速度往往显得缓慢,音乐向前的流动性不强,有时会显得沉闷和缺乏生动性。尽管这个时期EMI的录音素质有了进步,唱片音质比五十年代提高了不少,但颇为遗憾的是,后期的克伦佩勒录音存在很多争议,褒贬不一,但大多认为不如五十年代的东西。

我个人最推荐的是克伦佩勒五十年代的贝多芬和伯拉姆斯交响曲,EMI出品。凡喜欢德奥音乐的,须认真地听克伦佩勒。和浪漫、随意、酒神式的富特文革勒相比,克伦佩勒严肃、庄重、大气、伟岸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德奥正统。

留下您的评论